题目:
1、《圣经》是怎样一本书? 2、如何知道有神? 3、耶稣是谁(1)? 4、耶稣是谁(2)? 5、耶稣为什么来? | 6、耶稣为什么死? 7、耶稣真的复活了吗? 8、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9、圣灵是谁? 10、如何认识神? |
真有世界末日吗?
2009年美国有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它讲述在世界末日到来时一些人躲到了方舟里,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难。
躲进方舟、规避灾难的想法源自《圣经》中记载的一次大洪水:上帝用洪水毁灭满心邪恶的人、冲洗被罪败坏了的大地,但用方舟保留了挪亚一家八口人和各样的动物。方舟的“舟”字加上“八口”人,就是中文里的“船”字,有人说这是古人用象形文字对挪亚方舟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
那么圣经上有没有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呢? 有。
首先,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都指向历史的未来、指向一个特殊的日子,并且多次提到那个日子:那日子叫耶和华的日子、主的日子和审判的日子。那日子将有毁灭性的灾难,但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日期:以往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预测都被证明是错的,将来所有的预测也会被证明是错的。所以,不必担心2012年12月21日:那一天肯定不是;但是,那日子也许就是明天,因为那日子会像夜间贼一样突然来到、无人知道。那日子的来临与挪亚时代的洪水到来有相似之处:人们过着日常的生活,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可惜为时已晚。那个日子被称为审判的日子,而审判官就是两千年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四十天后升天、并应许以后会再来的耶稣:耶稣将在那日子再来。耶稣的复活是上帝给人的一个证据:不是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而是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
其次,与其称那日子为世界末日,不如说它代表着旧世代的终结和新世代的开始。《圣经》的第一句话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人类所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有一个时间上的开始,这“起初”就是这个世代的开始,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代中,而耶稣的复活与升天这个历史事件标志着这个世代进入了末期阶段。《圣经》中所说的“那日子”就是这个世代的终结,但也是一个新世代的开始:就像上帝先前用洪水洗净大地,到“那日子”,上帝会将祂起初所创造的天地都更新,那将是“新天新地”的世代。从“起初”开始的一台戏到那日将宣告剧终,但紧接着新的一台更长、更美的大戏才刚要开始了!那出大戏将在新天新地演出:在那里,人们好像从一场梦中醒来,原来的梦境已经不再,一切都变成新的了;在那里,没有美容院、医院或殡仪馆,因为不会再有死亡。
当然,到那日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将哀哭切齿,有的将欢喜快乐。考试发榜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有的名落孙山、有的金榜题名,而这都是因为他们考试时有的答错了、有的答对了。这个世代终结的那日人们也将有不同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取决于他们在世上活着的时候如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对待耶稣的救赎?”因为耶稣就是那方舟,在祂里面的人都将避过将来的灾难 – 那灾难其实就是上帝向一切不义之人所发的忿怒。我们每个人的今天都是过去所作的选择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将来也将是自己今天选择的结果。我们今天对耶稣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将来接受审判时的去处:接受或拒绝耶稣、对祂说yes or no,决定着我们将来与新天新地是否有缘:那不是上帝的惩罚,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挪亚的时代从来没有下过雨,更没有过洪水,但他相信上帝的警告,顶着不信之人的嘲笑,花了一百二十年打造方舟,终于得救。因着祂的怜悯,上帝已经借着《圣经》告诉世人祂在历史中的作为,并预言将来会有一个像挪亚洪水来临的日子,以及那时祂将如何审判人类。这就像老师在学期开始时就告诉学生们:期末将有一个开卷考试,考题已经发给你们了,珍惜你们的时间、预备考试吧。马上要到的圣诞节既是对两千年前耶稣第一次降临地球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和纪念,也是对祂随时将要第二次降临地球的盼望和等待。人们对《圣经》的启示和警告可以选择不闻不问,但这种掩耳盗铃的态度并不会阻止“那日子”的来临。一种更理性的态度是:多听、多问、多想,再决定。
欢迎参加我们的《了解圣经、认识耶稣》系列讲座。 (2012年11月28日)
很多人对《圣经》或基督教、基督徒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惜不太全面。
有人说《圣经》不过是西方人信仰的经典。的确,《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而且过去一千多年来,基督徒多是西方人。可是,如果从历史来看,不仅《圣经》中记载的事件主要围绕着位于中东的以色列,而且写作《圣经》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以色列人(或犹太人),所以,《圣经》最初并不是西方人而是以色列人信仰的经典。如果从内容来看,《圣经》所揭示的上帝宣称是整个宇宙的创造主,是全人类的创造主,将来有一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跪在这位上帝面前赞美祂。如果再从视《圣经》为信仰经典的基督徒的分布来看,今天基督徒人数多、增长快的地区是亚洲和非洲,而且基督徒人数在中国的快速增长,是两千年教会历史上唯一能够和早期基督教爆炸式增长相提并论的。最后,基督教起源于以色列,而这块土地正好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处,这件事实本身也是很奇妙的。所以,比较全面的观点是:《圣经》是所有基督徒的经典。
有人说基督教不过与其他宗教一样,都是教人行善、作好人。的确,“行善”一词在《圣经》(和合本)中出现过46次,“行义”一词也出现过14次。《圣经》教导说:人被上帝所造,就是为了行善,而且人的一生如果行善,其结局就是永生。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圣经》是教人行善、作好人,也难怪有人拿基督教与教导积德行善的佛教相比。但问题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义?《圣经》上说人离开了上帝根本就不知道善与恶,即使根据上帝的律法知道了什么是善,也行不出来善,而且人的义在上帝眼中就像污秽的衣服,因为人心里充满了诡诈和恶念。所以,基督教虽然和佛教有相同之处,但差别却是根本性的:基督教讲的是人只有依靠上帝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只有依靠上帝才能行善,人无法作好人,只有上帝能把人做成好人。另外,佛教是无神论,不讲世界、人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基督教却是有神论,解释世界、人类、婚姻、宗教、文化、语言的起源,并预言人类这个世代的终结和新世代的开始。这只是两者诸多不同之处中的几个例子而已。
还有人说自己周围的基督徒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自己呢。这个现象说起来就复杂了。首先,并不是每个说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真的就信耶稣,这就像并不是每个共产党员都信仰共产主义一样。这些人抱着不同的目的走进教堂,最终决志、受洗,可心里不见得真正相信《圣经》的真理,或是只相信自己觉得能相信的那部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其次,并不是每个基督徒信耶稣的时候都明白了信仰的真义,这和向他传讲《圣经》道理的人有关。例如,《圣经》要求信耶稣的人必须从罪里悔改、彻底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可是很多传道人怕把人吓跑了,只讲上帝的爱和祝福,不讲上帝的圣洁和审判,导致听的人听到了一半的真理,就为了追求祝福而信了耶稣,结果有些人就成了信仰上的夹生饭或烂尾楼,满头知识、满口术语却没有新生命。最后,即使是真正跟随耶稣的基督徒也需要时间来成长:刚刚信耶稣的人被称为“属灵的婴孩”,他们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操练,才能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所以我们对基督徒应该抱着发展的眼光看他们的成长和成熟。
人们对基督教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那就是基督教与科学是相互矛盾的。其实,就像历史学和生物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样,基督教与科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决不矛盾。信耶稣的科学家伽利略说:《圣经》告诉人如何跑向天堂,而不是天体如何运行(The Bible teaches how to run to heaven, not how the heavens run);也有人说科学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怎样”(how?),而信仰解决的问题是“为何”(why?),两者之间没有交集。当然,更多人说的是进化论与上帝造人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自然科学不仅要有解释自然现象的理论,还需要对理论的实验证明:如果科学家提出一个理论却无法用实验来证明,那个理论只能被称为一种意见或看法。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实验证实过的理论,短期看来也根本无法被证明。相反,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正是因为相信宇宙是上帝创造的才探索宇宙的规律,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被造的宇宙才可能有规律可言,可见科学与信仰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上,不管我们是否知道,现实生活中有些中文词汇是从《圣经》和基督信仰中引用而来的,如世界末日与挪亚方舟、伊甸园与偷吃禁果 等。有些政治性的词汇也是如此,如接受时代的“洗礼”、说某人是时代的“先知”等,甚至连集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为一身的领导体制都被称为“三位一体”,而“三位一体”这个词最早出自基督教神学,因为基督信仰中的上帝被称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另外,相信更多华人并不清楚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划分是与耶稣的降生连在一起的,圣诞节不应该是一个商业节日或家庭团聚的节日,而是庆祝上帝的儿子耶稣降生的日子等等。最后,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两个节日除了每年底的圣诞节,还有三、四月份的复活节,在那一天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去教堂庆祝耶稣的复活。耶稣的复活是肉身的复活,他从死里复活、向门徒们显现四十天之后升天,并要再来,审判死人、活人。而耶稣的复活正是基督信仰与其它宗教根本区别所在:佛祖释迦牟尼死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死了,马恩列思毛都死了,但耶稣复活了,而且他斩钉截铁地说:“凡活着信我的,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当然,人们对基督信仰的问题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而且对上面问题的回答也是简单、扼要的。欢迎所有对基督信仰有兴趣了解的同胞来参加我们的《了解圣经、认识耶稣》系列讲座。 (2012年11月21日)